先想像一個簡單的現象﹕有一個人將錢存入銀行,銀行有了錢之後可以把部份錢借貸給別人。
別一個人借了錢之後,又將錢存入銀行,於是銀行又有錢可以借出去。又有人借了錢,之後又把錢存入銀行......
如此,錢不停地存入借出,把存款總額擴大,而動力只是來自開頭最初的一筆存款,那就是貨幣創造的基本理念。
1) 法定儲備率 |
若沒有超額儲備,或把所有可貸資金全數借出,就可以直接計算﹕
法定儲備率 = 200/1000 = 0.2 或 20%。
若說明超額儲備的金額大小,在計算法定儲備率時,就需要把儲備減去超額儲備。
如超額儲備=$50,法定儲備率 = (200-50)/1000 = 0.15 或 15%。
|
2) 超額儲備 |
在給予了法定儲備率的場合,這時就要考慮去計算超額儲備。
如法定儲備率 = 12%,超額儲備 = $200 - $1000 x 12% = $80
|
3) 乘數效果 |
要計算乘數比較簡單,問題是先要找到法定儲備率。
以上表的資料,乘數 = 1/0.2 = 5
|
4) 存款 |
約有人把 $100 存入銀行,將這 $100 x 乘數,就能找出存款增加了多少改變。
$100 x 5 = $500。
相反,有人把錢取走,方法亦是將取走的金額 x 乘數,不過這時是存款減少。
|
5) MS |
MS = 存款 + 公眾持有的現金
計算 MS 時,許多時都會忘記了把公眾持有的現金加進去 ........
|
6) 投資與債券 |
投資是指銀行持有的一些資產,如股票、債券。
銀行買入債券,投資會增加,但儲備會減少( 錢花了 ),一加一減,總數不變。
銀行賣出資產,投資會減少,但儲備會增加( 收錢了 ),一加一減,總數不變。
債券是指銀行向別人借錢,所以是「負債」。
銀行發行債券,負債表中的「債券」會增加,而儲備也會增加( 收錢了 ),總數會上升。
銀行回購債券,負債表中的「債券」會減少,而儲備也會減少( 花錢了 ),總數會下降。
|
7) 最大可能的存款額 |
也許會考裡比較常問。當發生了一些事後,問你最大可能的存款額。
最快的方法是﹕以餘下來的儲備「反計」最大可能的存款額。
如儲備是 $150,而法定儲備率是 25%,那麼最大可能的存款額 = $150 / 25% = $600。
原理是這樣的﹕如果有存款 $A,法定儲備率是 25%,儲備就是 $0.25A。
儲備 = 存款 X 0.25
反過來看,若給了儲備的大小,就可是計回存款的大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