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de Triangles〔Lv6〕
Neoclassical Model 借用了PPC(生產可能曲線)及IC (等優曲線)來分析。
PPC 代表一個國家在本土的生產﹕可以生產多少X,可以生產多少Y。
IC 代表一個國家中,人民的消費﹕喜歡消費多少X,喜歡消費多少Y。
世界貿易的價格(TOT , Terms of Trade ),如多少X 可以換多少Y,是一個X及Y的比率。
分析方式與傳統一樣,將PPC 及IC 與價格(可視為 Budget Line ) Tanget。
個案A﹕
在現時的價格之下,人民喜歡消費Y1 數量的貨品Y,及喜歡消費X1 數量的貨品X。不過,
在這一個價格之下,國家會生產Y2 數量的貨品Y,及生產X2 數量的貨品X。兩者的數量
明顯出現不同。
多出的數量,我們把它出口﹔不足的數量,我們入口。於是﹕
Y1 至 Y2 ,是入口的數量﹔
X1 至 X2 ,是出口的數量。
再看多一個例子。
個案B﹕
那次是,X 的消費多於生產,數量不足,於是需要「入口」﹔Y 的生產比消費多,數量過多,於是需要「出口」。
Y1 至 Y2 ,是出口的數量﹔
X1 至 X2 ,是入口的數量。
以上兩幅圖中橙色的三角型部份便是「Trade Triangles」。
「Trade Triangles」有一些含意﹕
1) 有貿易的場合,有「Trade Triangles」的出現。
2) 有貿易的場合,「Trade Triangles」的其面積大於零。
3) 「Trade Triangles」的面積越大,其Gain from Trade 越大。
下圖示範了沒有「Trade Triangles」的場合。
生產量等到消費量,沒有多沒有小,剛剛是自給自足的狀態。不需要交易,沒有「Trade Triangles」的出現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