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回國際貿易和金融] [回高中經濟科目一覽] [回樹仁 經濟主頁]

本站網址 http://browse.to/sy-econ | & | http://www.sy-econ.org

 



  SS
高中
 
 
 

Trade barriers 貿易障礙

在之前介紹自由貿易之時,提過自由貿易是完全按照市場力量運作,如果有一些市場力量以外的力量介入貿易,令貿易不再那麼自由,我們稱這為貿易障礙。 貿易障礙的成因有很多,多數來自保護主義。保護主義是政治範疇內的考量,以維護自國的人民、就業及軍事等方面把貿易加以限制。

舉就業為例,國際貿易之後,本國某些行業難免受到嚴重打擊,因為進口的東西都是別國擁有比較優勢,它們生產的成本比本國便宜,它們可以以較低的價格或較高質素將商品出售,本國生產商難免「無啖好食」,當中的工人自然會面臨失業。

貿易障礙由兩方面發起,第一是「貿易受害者」,他們本來是既得利益的人,國際貿易使他們的優勢或利益折損,他們盡量排除外地商人或商品,例如聯合起來對抗外敵、呼籲國民不要購買外國貨、迫使政府向進口貨施加限制等等。 第二是政府或政治團體,他們為了保障國民、爭取選票、提高政府支持度等等,進行貿易障礙。

貿易障礙的種類
關稅
 
配額
 
進口附加稅
 
禁運
 

以下將會主要學習﹕對一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系, 關稅及配額對價格及產出的影響。 甚麼小型開放的經濟呢?「開放的經濟」在之前教過了,指有國際聯繫的地方,會跟外地進行貿易。 「小型」指相對佔世界市場的份額微不足道,沒有影響力的意思。由於是小型,不會影響國際商品價格,它按照國際價格進行買賣。 「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系」借指香港。

  關稅
 
關稅一般是指向進口物品徵收稅款。這裡用的是從量稅﹕向每一單位進口物品收取一個固定的稅款。 簡單而言,向進口物品的徵收稅款,令它在本地的價格上升。減少其競爭力。

上圖是某物品在本地的供需圖。
Q2是國內的需求量,
Q1是國內的供應量,
Q2 至 Q1的距離,由進口填補。(進口量)

如果施以關稅,進口物品在本地的價格上升。其價格上升的距離等於稅項的金額。
關稅使進口物品的價格上升至「PW+關稅」,在這個價格,Q4是國內的需求量, Q3是國內的供應量, Q4 - Q3 是進口量(加進關稅後)。

圖中﹕
C是關稅的總額(政府得益)、
A+B:本地供應商增加的銷售額、
A:本地供應商的得益、
A+B+C+D:本地消費者的損失(消費者盈餘減少部分)
淨損失(Deadweight Loss)有兩部份﹕
消費上的損失(D)﹕消費者盈餘減少的部份 > 收入增加的部份(本地供應商 + 政府)
生產上的損失(A)﹕本地生產量增加,但這部份的本地生產成本高於進口價(國際價格)。

  配額
 
配額一般是指限制進口物品的數量。亦有限制出口物品數量的,這叫出口配額。 簡單而言,進口物品的供稱量減少,令它在本地的價格上升。減少其競爭力。

上圖是某物品在本地的供需圖。
Q2是國內的需求量,
Q1是國內的供應量,
Q2 至 Q1的距離,由進口填補。(進口量)

如果施以配額,限制其進口的數量。如限制它的進口量只有 Q,進口商可以進口數量小於或等於Q,但不可以多於Q。 在實施配額後,Q4 至 Q3的距離,是新的進口量,亦即是Q的數量。

圖中﹕
C是進口商的新增收入、
A+B:本地供應商增加的銷售額、
A:本地供應商的得益、
A+B+C+D:本地消費者的損失(消費者盈餘減少部分)
淨損失(Deadweight Loss)有兩部份﹕
消費上的損失(D)﹕消費者盈餘減少的部份 > 收入增加的部份(本地供應商 + 進口商)
生產上的損失(A)﹕本地生產量增加,但這部份的本地生產成本高於進口價(國際價格)。

如果配額是以拍賣方式賣給進口商,進口商最高願意支付C部份的收入,這收入亦稱為「總配額租值」。

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樣本試題

假設某國對某進口物品徵收關稅。下圖顯示該國對該物品的供求:

若該關稅導致該物品的本地價格由Pw上升至Pw',

A. 淨損失總量為面積4。

B. 消費者盈餘的總損失為面積2、3、4之和。

C. 生產者盈餘的增加為面積1。

D. 這對消費者盈餘及生產者盈餘的影響是確定的。

 

補充資料

1.

 
 

全部圖畫的版權均屬其版權持有人,如有任何涉及版權的問題,請電郵給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