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flation and deflation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
在前三課向同學們介紹過物價水平,也談及它的量度方法。
向現實生活中看看,發現物價水平並不是平穩的,它有時會飛快地上升,有時也會徐徐下跌。
用於形容物價水平持續上升,會用「通貨膨脹」這個詞;用於形容物價水平持續下滑的,叫「通貨緊縮」。
究竟通貨膨脹/緊縮有甚麼問題呢﹖先由貨幣的購買力說起。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,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它可以買下多少東西。
一種高價值的貨幣能換取大量東西,表示它有很強的購買能力。當物價水平上升了,貨幣可以換取東西的數量就減少了。
例如你手上有$100,一條蕉賣$5,你最多可以買下20條。物價水上升令蕉現在賣$8,如今你最多只可以買12條蕉。
相同數量的貨幣,購買力在通貨膨脹之時版削減。相反,在通貨緊縮時購買力提高。
再分配效果
通脹/通縮改變購買力,令一些出現在延期支付的交易上,出現了一些再分配效。例如今天我跟你借了$10,000,十年後還你。十年之後,當我將錢還給你的時候,你認為十年之後的一萬元,能購買東西的數量,跟十年前相同嗎﹖
|
(非預期) 通脹 |
(非預期) 通縮 |
問人借錢 |
有利 |
損失 |
借錢給人 |
損失 |
有利 |
之前的例子為了簡化,沒有算利息進去,當然借錢是要支付利息的。
就之前的例子,我跟你簽訂借貸協議之時,你估計十年後的物價水平會上升20%,你人品很好,不打算收取我額外的回報,只要求在十年後收回相同的購買力,於是你收取我20%的利率,即是在十年後我總共要還你$12,000大元。
好了,時光飛逝,日月如梳,轉眼就十年了。此時,你查看物價水平發現十年後物價水平上升了30%,而不是當初估計的20%,通脹非預期地高出10%。論購買力,十年前的一萬元相等於十年後的$13,000,可悲的是,我只會還你$12,000。
你收回來的$12,000購買力不如當年的一萬大元,你因為低估了通脹率而蒙受損失。而我,很高興地還錢,因為我只需要利用較小的購買力($12,000)去嘗還較高的購買力($13,000),我從中減省了不少。
在另一個空間,我也跟你借款一萬,同樣是20%的利率。不過,這個空間於十年後的物價水平不升反跌了5%。這次到我哭了。
根據實際結果,$9,500就相等十年前的一萬大元,現在我卻要花$12,000去還你,我要花更多的購買力去還債,我因為非預期通縮而損失,而你卻賺了。
(另一個情況是﹕實際有通脹的發生,不過實際通脹率低於預期,也與發生非預期通縮有著類似的效果。)
通脹,令貨幣在未來的購買力下降。借貸合約是按照最初的預期而簽訂,若面對非預期通脹的發生,貸方便會非預期地受損,因為收回來的金額在購買力上非預期地減少。
說到這裡,在借貸協商之時,所使用的預期的實質利率,它是按預期通脹率而估算的。因為是「事前」,東西都是「預期」的。
(預期)實質利率=名義利率-預期通脹率
在還款之時,所以事情都塵埃落定,實際通脹率就會浮現於大家眼前。我們可以利用實際通脹率來計算最終實現的實質利率。
(現實)實質利率=名義利率-現實通脹率
以第一個例子,(預期)實質利率=0%,(現實)實質利率=-10%,收取利息的你(貸款者)因為(現實)實質利率<(預期)實質利率而出現損失。
第二個例子,(預期)實質利率=0%,(現實)實質利率=25%,收取利息的你(貸款者)因為(現實)實質利率>(預期)實質利率而出現得益。
重點 |
1 |
- 通脹﹕物價水平持續上升。 |
2 |
- 通脹令貨幣的購買力下降。 |
3 |
- (非預期)通脹對借方有利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