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bour 勞力
勞力,有時又會稱為勞工,英語又有兩種串法,一是Labour,一是Labor,英式美式之分。
除了物品的投入外,人力資源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生產要素,試問物品會自動變成產品,機器也要人手操控。
勞工,不單只是人類體力上付出,還包括智力及創意。苦力是勞工、設計師是勞工、老師也是勞工。
勞力之所以重要,因為從事生產的我們,十居其九都是勞力,同學們當你們畢業以後投入社會工作,你們就是勞力了。
勞力供應是指可用的勞力資源數量。
勞力供應 = 勞工數目 X 平均工時
勞力供應 = 總工時
以工時為單位,有多少工作時間在市場上提供。
以人數來計算是沒有意思的。有兩個國家,工人數目數同,其中一國的工人平均工作 8 小時一天,
另一國只有平均 3 小時一天。工人數目雖同,但是 8 小時一天的國家擁有更多勞工資源。
W=工資、L=勞力數目(以工時為單位)
勞力供應曲線一般是升向上斜的,即是工資水平越多,勞工們越會供應更多工時。
有關上斜的勞力供應曲線有一個題外話,在現時的高考經濟科裡所學的勞力供應曲線不是向上斜的,而是好像一個左右倒轉的「C」字,稱為「後彎」的勞力供應曲線。
在工資處於低水平時,勞工收入微薄,因此他們願意犧牲休息時間,去投入工作以換取更多工資。這部分的供應曲線是「向上斜」的。
當工資處於高水平時,收入足夠糊口兼有餘力買無謂的消費品時,勞工們的工作熱情減退。
工資越高,他們越不願意工作,因為高水平的工資率,只工作少許時間就有可觀的收入,人們情願享受生活。這部分的勞力供應曲線是「下斜」的。
將上下兩段供應曲線合併,就可以得出這個後彎的奇怪曲線。
|
睇唔明唔緊要! 因為唔考! |
香港的人力資源頗豐富,擁有多種技能的人材,而且人材能力適應力強,當經濟環境轉變時,
能快速改變自身的技能來適應環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