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回貿易理論之延伸] [回高中經濟科目一覽] [回樹仁 經濟主頁]

本站網址 http://browse.to/sy-econ | & | http://www.sy-econ.org

 



  SS
高中
 
 
 

Comparative costs and gain from trade 比較成本和從貿易得益

以上圖為例,該地區可以生產5個Y及8個X。如果該地區想增加生產Y,將生產Y的數量由5增加至10,多生產5個Y,便要減少X的生產量,由8個減少至4個,當中減少了4個X。 多生產5個Y,便要減少生產4個X,即是生產5個Y需要放棄4個X,代表生產5個Y的成本是4個X。將之化為一個Y的話,並成本即是0.8個X。

機會成本 ( OC )﹕

OCX 表示 X 的機會成本﹔OCY 表示 Y 的機會成本。

Δ(Delta) 表示「改變」的意思。如最初的例子,ΔY=5,ΔX=4。

由於PPC不一定是直線,它可以是曲線,相比於直線曲線的特點是﹕每一點的斜率皆可能不同。如果斜率不同,即是每一點X的OC也不相同。 比如說生產第50個X的成本是$30,生產第51個X的成本是$35。我們亦可以看到,生產第XX個成本是$YY,換個角度說,即是生產X的MC(邊際成本)。

所以,以PPC斜率表示的機會成本,亦是邊際成本。


當兩國進行貿易,需要一個物品交換的比率,這個比率可以看成貿易價格或貿易比率(Terms of Trade)。

假設貿易比率是500件X可換500件Y,以圖表示,如下﹕

TOT=1,表示一單位X可換一單位Y。

有了TOT及機會成本,便能計算出貿易得益。

用回上面的例子。丙國生產X的成本為0.8Y,而貿易比率1X的價格是1Y。 於是丙國會生產X並將之出口,因為國內的生產成本只需0.8Y,卻可以賣到國外換取1Y,從中賺取了0.2Y。(每出口1X可賺取0.2Y)


假設有兩個國家﹕A 國及 B 國。其生產可能曲線由 PPCA及 PPCB 表示。

A 國生產 X 的成本 = 0.33 Y﹔生產 Y 的成本 = 3 X。
B 國生產 X 的成本 = 1.33 Y﹔生產 Y 的成本 = 0.75 X。

A 國生產 X 享有比較優勢﹔B 生產 Y 享有比較優勢。

[ 如果兩國使用的資源數量相同,A 國生產 X 的數量比 B 多,A 國享有絕對優勢。]

A、B 兩國各自生產自己享有比較優勢的物品,並進行貿易。

至於 TOT 的可能範圍,是介乎於兩國的生產成本之間。
以 1 X 看,介乎 0.33 Y 至 1.33 Y。

以 1 Y 看,則介乎於 0.75X 至 3 X。

因此,TOT 的可容範圍,必然可以放在以下的粉紅色區域。

以AL 2001年宏觀 MC 第 26 題為例,如果 TOT = 1,則不能放在「可容範圍」之內,因此不會有貿易。

 

補充資料

1. 大衛李加圖

2.

進階話題

1.

 
 

全部圖畫的版權均屬其版權持有人,如有任何涉及版權的問題,請電郵給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