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tility 功用
英國哲學家邊沁(J. Bentham, 1748-1832)提出功用(Utility)的概念,根據張五常的闡釋,邊沁的原意大約有三個。
(一) 功用代表快樂及享受的指數﹔
(二) 每個人都嘗試爭取這個指數的最高值﹔
(三) 一個人的收入增加,其收入在邊際上的功用就減少。
傳統的經濟學家追逐邊沁,說功用是消費(一些)物品時所得的滿足感。
邊沁帶出功用的概念,使一眾經濟學者熱熱鬧鬧地搞了百多年,可惜的是,如果以科學來說,功用是與快樂、
滿足感這一些心理有關,而使它不科學。經濟學者不是神,他們難以知道別人是快樂還是不快樂。
1915年,俄羅斯農夫( 經濟學者﹖) E. E. Slutsky(1880-1948)發表了一篇有關功用的文章,
指出「如果我們要用功用的理論解釋人的行為,那麼功用的理念要與主觀的快樂或享受脫離關係。」
(張五常,經濟解釋卷一,P.112)
張五常是反對功用理論的,他說「我反對功用理論的主要原因,是「功用」只不過是經濟學者想出來的概念,
是空中樓閣,在真實世界不存在,所以要推出可以被事實驗證的含意不僅困難,而且陷阱太多,
所以推出來的很容易是套套邏輯,自欺欺人。」(張五常,經濟解釋卷一,P.115-116)
無論如何,在現今經濟學中功用理論,定義上已經不再追隨邊沁。功用是
武斷地以數字用來排列選擇的定名 ,不代表快樂,也不代表滿足感。
如有A,B,C 三個選項﹕A 的功用是50,B 的功用是30,C 的功用是150,那麼選擇的排列是 C>A>B,
C 是最好的選擇,A是其次,B 是最差。
數字是大是小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次序,如數字大比數字小的為好。
重點 |
1 |
與滿足感無關 |
2 |
用作排列喜好次序 |
3 |
可以是負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