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radox of Value 價值之謎
亞當.史密斯( Adam Smith )在他名著<The Wealth of Nations>中卷一第四章未段提及完「價值」之後,他便提出一個現象﹕
「那些具有最大使用價值的物品,往往幾乎或完全沒有交換價值﹔相反的,那些具有最大交換價值的物品,
卻往往幾乎或完全沒有使用價值。沒有甚麼東西比水更有用,可是水卻幾乎買不到其他東西。相反的,
鑽石幾乎沒有使用價值,但拿鑽石去交換,卻往往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物品。」
以上就是有名的「水與鑽石之謎」。明顯地,史前輩當年尚未掌握到「邊際」的概念,以致對水與鑽石的價值分析出錯。
首先,若果用值低於換值,那人根本不願意去購買。某人購買一粿 30 萬的美鑽,在他心目中其用值一定不只 30 萬。
雖然在史前輩眼中一文不值的鑽石,但在女人心目中可能夢寐以求之物。
其次,就是「邊際」的概念。史前輩指水的用值很高,其實應該是水的總用值。
在邊際上,水的用值卻十分低,與其換值相等。當人們對水的邊際用值高於換值時,
人們便會買這杯水來喝。當人們喝啊喝,喝到邊際用值與換值相等而停止。
比較正確的分析是﹕
鑽石的邊際用值與換值很高,但總用值十分低。在換值以上,總用值以下,多出來的消費者盈餘不多。
水的邊際用值與換值很低,但總用值十分高。在換值以上,總用值以下,多了一大個消費者盈餘出來。
以上的圖表分析亦有不盡之處。如上圖假設了兩條需求曲線是相等,但現實上,兩條需求曲線可以相差甚遠。
我們便不能說水的消費者盈餘很高,而鑽石的很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