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回消費者行為] [回樹仁 經濟主頁]


本站網址 http://browse.to/sy-econ

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盈餘
Value 
Demand 
價值 
需求 
Paradox of Value 
價值之謎 



MicroEconomics

微觀經濟學

解說



 
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盈餘 〔Lv 3〕

用邊際使用價值代表需求。如果在某一個價格交易,如 P 1,相對的需求量是Q 1 。例如$5 買10件, 那麼總支出是$5 X 10 = $50,亦即是在P 1 下方的黃色範圍。用了$50 來換10 件物品,那就是在P 1之下, 消費者付出的「總交換價值」。

在需求的角度看,消費者是願意用「黃色+綠色」的面積來交換 Q 1的數量,而實際上只需要付出「黃色」 的面積,可見,願意支付的部份比實際要支付的部份大。那麼它們的相差,願意支付而不用支付的部份, 是那大出來的部份( 綠色的面積 ),就被看成消費者獲利的部份,被稱為「消費者盈餘」。

   
Paradox of Value 價值之謎 〔Lv1〕

亞當.史密斯( Adam Smith )在他名著<The Wealth of Nations>中卷一第四章未段提及完「價值」 之後,他便提出一個現象﹕「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有用,可是水卻是幾乎買不到任何東西﹔反之,鑽石幾乎沒有使用價值, 但拿鑽石去交換,卻往往可以得到大量的其他物品。」

那便成為大名鼎鼎的「價值之謎」。

可見,史密斯對價值的概念仍然未十分清楚,還未有「總」及「邊際」這一些概念,所以做成上述的錯誤。

用新的分析,如下﹕

鑽石


水雖然價格低微,交換價格也不高,不過其消費者盈餘極大﹔鑽石的交換價值很高,但就只餘下很小的消費者盈餘。 用消費者盈餘的概念,便可以解釋兩種物品在價值上的問題。

   



全部圖畫的版權均屬其版權持有人,如有任何涉及版權的問題,請電郵給我。